pile of assorted-title books

【 個人本質 專欄HohoFB

◎ 個人本質 : 生命中最難的,不是沒人懂你,而是自己不懂自己!

我的人生故事我來寫

你們喜歡聽故事嗎?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,通常都是比較喜歡卡通動畫這類情節性較強的故事,相較下會去注意到發生了什麼故事,而不會去注意故事裡面人物的觀點。閲讀一些文學性質較強,例如:悲劇性的作品,很可能就會覺得枯燥乏味,因為當時的我們根本看不懂情節之外的東西,但是過了十年後再拿起那本書,卻可能讀到潸然淚下。

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,都會建構屬於自己不同的人生故事。我們都曾回憶自己從小到現在的一生,並各自擁有敘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。在審視自己的人生時,一般人會覺得人生是由無數零散的碎片組成。然而,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人生故事不單單只是流水帳式的傳記,更是將那些事件或事實打散和分類,重新在腦海中編碼並整合,進而形成有意義的故事。所以,我們的人生故事是由自己敘述出來的。

我們一生中發生的事件不勝枚舉,然而在敘述我的人生故事時,我們會選擇哪些事件來作為素材元素?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描述這些事件?以及如何排列這些事件的重要程度?又會如何理解這些事件中的因果關係?這些都能夠反應出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,它們是人格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面向。相同的,我們在講述自己故事的過程當中,也塑造了「我」。敘事心理學認為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追求自我身份的過程,探求自我身份的其中一種關鍵方式就是「敘事」,在講述自己故事的過程中,我們就對一系列的生命事件進行了自傳式的因果推論。

例如有兩個人可能遭遇了一樣的瓶頸,考試失利、戀情觸礁或職場不順,但他們在講述這些事件時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。一個人可能會把這些事件歸因於外部不幸運因素,解釋為一時的不順;另一個人則可能把這些事情歸因於自身的人格特質,解釋為自己的宿命。因此,不同的敘事方式,代表著各自不同的人格特質的一部分,同時也不斷塑造各自未來的經歷。

個人本質

我們並非天生就會講故事,隨著自身變化的轉變,我們講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,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。不論是否針對同一個事件,當我們重新評估和敘述過去的經歷時,它會影響我們對過去事件的記憶方法,因此我們可能會講出一個全新的故事來。隨著年紀的增長,對自己人生故事的敘述方式會越來越穩定。到了晚年,講出來的自己一生的故事情節才會最為固定。

今天,我想再告訴你的是,你的過去是可以被改寫的。比起真實發生的過去,我們是如何解讀過去的?這才更影響我們的人生。沒有一個人有超能力可以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,但我們卻可以決定自己要如何回憶它。心理學家認為被父母家暴、被情人分手或失去工作等種種悲劇式的過去,都不能直接影響你是誰,你如何理解、記憶和講述這些過去,才真正塑造了「你」這個人。一般來說,我們很少意識到每個人記憶一段過去的方式各有不同。通過改變對過去的理解和陳述,我們將能扭轉過去對自己造成的影響。經歷也將不再僅僅是發生過的事情,而會是我們所選擇、解讀和認為的曾經。儘管我們無法重寫過去的事實,但我們卻可以調節控制它作用於我們人格的方式!

正如美國猶他大學的發展心理學教授 Pasupathi 所說:「人生故事是用粉筆書寫,而不是墨水筆-它可以不斷被擦掉和重寫。你的過去全在你手中。

你呢?你的人生故事又是如何被你書寫而成的呢?

個人本質

 立 即 購 買 

作者簡介:Jasmy 張靜觀

2017年底開始接觸「東方心理學」,當時從事「軟體開發工程師」已有10餘年時間。2020年正式轉職為「禾禾商學院心理諮詢師」。

工作…等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當開始尋尋覓覓正視自己的感受時,再透過這些年來的持續學習及身體力行後曙光乍現。一成不變的工程師生存法則,到後來循序轉變的諮詢師生涯,這才漸漸體會什麼叫做「生活」。

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:「一切煩惱均來自人際關係。」仔細探討後會發現最初的原點一定是自己。藉由自己這個初始點,向外延伸發揮影響力,所有關係就這麼圓滿了起來。

原來,在想要開闢一條利人利己的專屬道路,讓人生能順利接軌前,了解自己那麼地重要!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