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d and white road sign

【 個人本質 專欄HohoFB

◎ 個人本質 : 生命中最難的,不是沒人懂你,而是自己不懂自己!

感性和理性

在一般人的看法裡,人可以分成兩種型態-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。感性主導的人,顧名思義就是根據自己的喜好率性而為,跟著自己的感覺走,按照情緒來處理事情。理性主導的人,則是頭腦清醒,遇事三思而後行,會以符合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來做事情。

感性的人,憑本能和直覺行事,他們較容易與人相處。如果感性過多,雖然更能和人相處,左右逢源,但是可能會失去主見。有的人做事情很感性,一會兒一個想法,做事情沒有章法,給人感覺不靠譜,讓人摸不透、沒有安全感。如果情感太氾濫或不能恰到好處地照顧、關懷別人,也會適得其反。因此,感情的表達需要適當,不可讓對方感受到太太的壓力或讓對方習慣你的照顧而依賴你,最後想擺脫卻擺脫不掉。本意原只是單純的關懷和照顧,結果卻造成對方的依賴,這樣的結果對雙方都會是一種傷害。

相較下,理性的人,做任何事情都以理性的思維方式來處理,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,遇事冷靜、不衝動,相較下比較理智、成熟。但理性如果過多,雖然遇事不慌不忙,有條不紊,但在生活中可能較難融入社會或團體。給人的感覺比較冷淡、冷眼旁觀,就像一塊鐵塊,缺乏人情味。理性未必不好,只是一般人的理性是待人處世,樣樣照規矩來,沒有彈性和變通,就像機械一樣,每一個螺絲都得規規矩矩定位,不能更換。如果生活像這樣機械化,那生活還有什麼味道可言呢 ?

感性與理性這兩種風格在職場中或生活中隨處可見。例如我之前有兩個同事,其中一個是感性的同事,雖然有時有一點多管閒事,但是他會顧慮到別人,會同情、諒解和包容他人。另一個理性的同事,雖然他做事有條有理,但是人緣不好,因為做什麼事情都一板一眼,不容許自己和他人做事有錯誤,所以跟他共事的人壓力都很大。就如泰戈爾所言:「全是理智的人,恰如一把全是鋒刃的刀,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。

做一個感性理性有度的人,在和諧可人又不喪失理智的前提下,這樣才是剛剛好。人與人的關係本來就是相互影響的,不可能一成不變,因此感性和理性要能互相配合,感性的人需要理性來輔助,理性的人需要感性來潤滑。不走極端,若完全感性,會讓人覺得不沉穩;若完全理性,又會讓人不敢靠近。既要做到不失去人情味,又讓人覺得沉穩,如何拿捏得宜就變得很重要了。因為如果只有感性,就容易產生情感的糾纏;僅僅只是理性,又會變成一板一眼,機械化的人生。

感性是感覺上的認知;理性是邏輯上的事實。
感性用以情感世界,屬於藝術領域;理性用以客觀世界,屬於科學領域。
感性追求的是美;理性追求的是真。
感性需要理性的約束;理性需要感性的滋養。

感性和理性就像太極一樣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人要依靠感性和理性才能達到一種平衡與和諧。就像辛夷塢在《山月不知心底事》中所提到:「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塞納河,她把我們的一顆心分作兩邊,左岸柔軟,右岸冷硬;左岸感性,右岸理性。左岸住著我們的慾望,期盼,掙扎和所有的愛恨嗔怒,右岸住著這個世界的規則在我們心裡打下的烙印——左岸是夢境,右岸是生活。

 

 立 即 購 買 

作者簡介:Jasmy 張靜觀

2017年底開始接觸「東方心理學」,當時從事「軟體開發工程師」已有10餘年時間。2020年正式轉職為「禾禾商學院心理諮詢師」。

工作…等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當開始尋尋覓覓正視自己的感受時,再透過這些年來的持續學習及身體力行後曙光乍現。一成不變的工程師生存法則,到後來循序轉變的諮詢師生涯,這才漸漸體會什麼叫做「生活」。

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:「一切煩惱均來自人際關係。」仔細探討後會發現最初的原點一定是自己。藉由自己這個初始點,向外延伸發揮影響力,所有關係就這麼圓滿了起來。

原來,在想要開闢一條利人利己的專屬道路,讓人生能順利接軌前,了解自己那麼地重要!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