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事都是中立的

我們的定義,決定了我們的感受

大多數人在第一時間的反應都是這樣,是眼前發生的事情使我們難受。當我們感到憤怒、焦慮、受挫或沮喪時,我們無法控制情緒,我們傾向於認為並理解成,是別人造成了我們這樣的感受,於是我們會去責怪這個處境,都是這些人造成我現在不舒服的感受;頭腦為了讓主人覺得舒服,所以一切都必須是別人的錯,責怪當下眼前所有的人事物,心情就舒坦多了。

這樣子錯了嗎?當然沒錯,因為一直以來,我們都是這樣處理事情,所以我們認為這樣是對的。

其實讓我們情緒失控的,並不是外界的人和事情,它們只不過提供了一個刺激管道。是我們的定義,決定了我們的感受。

我們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,我生氣了、我憤怒了、我覺得我受到挫折、遭到攻擊、遇到了阻礙。在事件發生之前,我們早已經先這麼定義了,如果沒有試著去重新定義這個事件,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,我們只會有相同的情緒反應、再一次有相同的感受、重複經歷這樣的傷痛。

訓練腦袋思考這個公式:

A|人或事,引發反應的情況,從外在透過他人所引起。

B|觀念,我們對某種情況的定義與認知,由自己內在發起。

C|結果,我們的感受、情緒與行為。

A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,怎麼可以對我做這樣的事情,怎麼會這樣子呢?我不能接受現在發生在眼前的所有事件,怎麼會有這麼扯的人或事情?你想著怎麼會有這麼荒謬的人事物,於是你不自覺的開始不喜歡某些人或某些事情。

因為這個事件,C意味的結果就是,我們的感受就是不爽、不舒服、生氣,我們會開始做出攻擊或選擇沉默等等加入戰局或逃離現場的行為。

我們現在回過來反推這個公式,當你在生氣的時候(C),你覺得怎麼有這麼討厭的人、怎麼會發生這件事情呢(A)?你有沒有發現,沒有人在思考B耶, B從事件發生到結束、從頭到尾都不存在於我們的腦袋裡。

生命輪迴,一再重來

怎麼會有這麼討厭的人啊?你為什麼覺得A這麼討厭呢?你到底為這件事情下了什麼定義呢?

你是怎麼定A的呢?我們在理解每一個狀況時,通常不會想到B有問題,只會因為此時此刻的感受C,所以兇手就是眼前的A。

怎麼可能會是我有問題,所以B當然沒問題,我的觀念、定義、認知都是對的,所以一定是A的問題。

在團隊裡面,爭吵不休的紛擾是非,每一個A都是讓人跳腳氣憤的主因,但我們從沒想過還有B這一個環節,所以我們只會看別人(A),不會看自己(B)。『定義』讓每一個人事物變得真實,讓我們對這些真實的事件有了感覺,當情緒再次出現的時候,誰能夠第一時間先想到自己,誰就越能與這個外在世界有更多的美好連結。

如果每一次你都只會想到A,你會一直痛苦下去,因為A是別人,B是自己。我們來到這個世界,是要來修練、學習與成長的,當你可以透過別人的A讓自己的B越來越寬廣,就不再有人可以來傷害你了。反之,牢固的B只會讓你繼續受到傷害。我們會一直受到傷害、感受到痛苦,那是因為B太狹隘了,在生活中,A只會永無止盡一直重演。

今天有一個人來找你訴苦,他說他好可憐,老闆怎麼可以對他這樣、同事怎麼可以這麼無情、為什麼今年我的年終這麼少、為什麼老闆沒有升我當經理、為什麼我老公可以這樣對我..,這些全都是他的感受,也就是C。我們就跟著他的感受C進入到他嘴中的A,可惡的老闆、無情的同事、冷漠的老公等等。接下來我們會這麼回應,你老闆好誇張喔、你同事好扯喔、這樣的公司福利很糟糕耶、妳老公是我看過最沒用的人了。

我們用盡了一生的愛去包容、溫暖了眼前的朋友,可是我們沒有想過去跟朋友說:『有沒有可能是你的B出了問題呢?』我們可能也沒有這樣的勇氣對朋友說,或者根本不知道應該要這樣子去思考才會帶來意義。

我們一天到晚和朋友喝咖啡聊是非,一群人在這A、C之間跑來跑去,彼此相互挺來挺去的,卻沒有人在討B。我們被生活中的每一個A擊垮,換股東、換老闆、換同事、換朋友、換老公、換老婆,這一生就這樣永無止境的換下去,換到你開心為止,只不過永遠沒有讓你開心的那一天。

這就是我們每天所處的生活與生態圈,從來不處理自己,喜歡去處理別人。

如果你想要在你的朋友圈內受人尊敬,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,你必須停止這種隨波逐流,一直協助他人去處理A的狀態。這類人太多了,全都是損友,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。去啟發當事人看懂自己B吧,你會得到極高的評價與回饋。

定義才會帶來意義,如果你沒有下這樣的定義,怎麼會覺得A有問題呢?對方的B跟你的B不同,你就覺得對方A整個有問題。最神奇的是,不論你走到哪裡,遇到什麼人什麼事,這些A從頭到尾都沒變過,唯一會變來變去、呈現不確定狀態的就是自己的B。

你是對的,對方也是對的

每一個人都是存活在一個不確定的系統,如果你透過哲學思考來看待每一個A,你就會發現,自己B變得更有彈性了。以前常常會跟別人過不去,現在好像憤怒生氣的次數變少了,情緒上也喜樂了許多,人生才能不斷的向上提升。在別人的眼中,我們所說所行,也是別人的A,為什麼別人老是跟我吵架啊?因為別人也不懂他自己的B出了問題啊。

B就像一張張的標籤,我們喜歡拿著自己的標籤貼在他人身上,也被他人貼上,最後成了痛苦之身。我們一直在解決A,卻沒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的B。

因為A,所以C。我們一天上演了無數次A/C的重複輪迴,根本跳不出這個框架。很少人會意識到B才是關鍵,甚至都覺得自己的B完全沒有問題。

一旦清楚知道是什麼想法和觀念使我們難受,下一步就是駁斥它,去改變使我們感到難受的認知,確實能夠避免和釋放許多不必要的壓力,而駁斥的過程,就是重新定義,同時修正了自己的言行。

我們的定義越寬廣,生活越自在,便越能不受外在的干擾。凡事都是中立的,是我們定義了它,既然定義了,還是可以接納與自己不同立場的聲音,學會包容與理解。你所有的定義是要讓你平靜與喜悅,而不是對立與挑釁,我們才能接受眼前的所有發生,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衝突而有了情緒反應。我們會開始微笑,因為我們不再拿著自己的標籤到處去定義他人,這只會增加我們的痛苦。

有一句話我們可以去好好思考,這一句話如果你打從心裡認同,那麼你的人生將會省掉一半以上的時間不用去處理所有的問題,前提是你是否真的認同。

「如果你認為你是對的,那麼對方也是對的。」

我們都覺得自己的B一點問題都沒有,問題都是出現在A身上;既然如此,對方也是這樣堅定的理解,請問錯在哪裡?

不再因為種族、性別而產生對立,如果你希望你的人生為你帶來意義,首先你必須先去理解,自己在定義上是否能夠有更多的包容。我們多數的定義都來自家庭以及社會,從一出生就開始接受這些定義,最後成為我們衡量他人的標籤,為何家會傷人,原因就在此。

當你又陷入情緒的漩渦時,當你又在A/C/A循環時,如果真的找不到任何讓你可以接受B,那麼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不要去定義A。

文章摘自每天練習,成為更好的自己》 作者/游祥禾  布克文化出版

 

追蹤游祥禾臉書粉絲專頁 游祥禾-人生使用手冊

關注游祥禾微信公眾號:請掃以下二維碼或打開微信新增好友官方帳號搜尋『關係對話』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