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總在正名化後出來撒野

今天我一如往常到安親班準備接小孩時,我正好目睹了這一幕,公園裡有一群小孩正在嬉戲,公園裡有溜滑梯、單槓等遊樂器材,其中有位大約7歲的小女孩A,他站在大約120公分高的遊樂設施通道孔上,正準備從器材的通道孔上跳往地面,但遊樂設施裡也有另一位4、5歲左右的小女孩B,正要從通道孔中爬出來,當A跳下來時,正好與B相當接近,看起來似乎與B有了肢體上的碰撞。

接下來,B開始大哭了,A很狐疑的看著他,不確定是否因為自己的緣故而讓B大哭,此時,B的媽媽趕緊跑了過來,很溫柔的跟女兒說:「寶貝你怎麼啦?是發生了什麼事嗎?」

B邊哭邊回話說:「是姐姐撞到了我」,然後繼續大哭。

A在旁解釋著說:「可是我沒有感覺有撞到他啊」,媽媽瞄了A一眼,繼續問女兒:「那是怎樣撞到,撞到了哪個部位,會痛嗎?」但B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,只是重覆說姐姐撞到我,然後再繼續哭;此時B的媽媽轉過身來,用嚴厲的語氣指責A說:「又是你,我剛剛就說你玩得時候要溫柔一點、注意安全,不要這麼粗魯,你看吧,現在闖禍撞到人了吧,我的話有這麼難懂嗎?」

我看到A的臉色瞬間轉變,開始有了驚恐、委屈的表情,但他還是眼泛淚光,有禮貌地對B說了兩次對不起,然後B的媽媽只跟女兒說:「好啦~別哭,沒事,我們不要在這邊玩了,這邊人太多,不安全,我們回家」,隨著這對母女愈走愈遠,A終於忍不住,獨自哭了出來…

 我想從小到大,我們身邊總是不斷上演這樣的情境,總是各自有各自的立場理由,一切就從A不守規矩,從高處跳下開始,我們一旦正名化後,就可以讓情緒開始出來撒野了,對父母而言,如果不是小孩調皮搗蛋沒乖乖聽話,我怎會生氣修理他呢;對老闆而言,要不是下屬無能效率差,達不到目標,我又怎會故意欺負刁難他呢;對於夫妻或情侶而言,要不是他常三更半夜晚回家,我又為何要給他好臉色看呢

說到底,只要別人一步做錯,我們就有天大的理由,來抒發我們的情緒,有時甚至連探究原因都不用,誰叫對方做錯了,一副得理不饒人的姿態,這也難怪很多人在生命中的關係處理上,是多麼地糾結,需要耗費許多的能量來處理!然而當局者迷,如果我們願意敞開心胸,重新用第三人的角度來看看事件發生的原型,我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解讀。

借位思考,世界不一樣

後來我走到A的身邊,蹲下來跟他說說話,我問他:「是不是覺得委屈了呢?」她點點頭

我告訴他:「剛剛那位阿姨,其實是想讓你知道從高的地方跳下來是很危險的動作,玩遊戲固然開心,但要懂得保護自己與保護別人的安全,如果因為玩樂而受了傷,那要休息很久才能再出來玩耶,很划不來唷!」

「但我真的沒有感覺我有碰到對方阿!」女孩回答我

我說:「可是妹妹還很小,也許只是輕微的一點點碰撞,對妹妹而言都是很痛的耶?也有可能是你突然跳下來,反而把她嚇哭了呢,並不是所有小朋友都跟你一樣勇敢的;如果今天受傷的不是他,受傷的是你自己,爸媽會多麼難過啊,你會希望爸媽因為你而感到傷心難過嗎?我們來想一想,如果今天換作是你在下面玩,人家跳下來把你弄受傷了,你就無法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出來玩了,而你的父母也會非常替你擔心,甚至跟阿姨一樣,會向對方生氣,這是你希望的嗎?」女孩搖搖頭。

「這位阿姨實在是太在意他的女兒,他愛他女兒的方式,就像你爸媽很愛很愛你一樣,但阿姨實在因為太擔心了,而用了錯的語氣跟方式來告訴你,她忘記了對於小孩要多些溫柔的方式與關愛,這是他做得不好的地方,你可以原諒他一次嗎?」小女孩睜大著眼,看著我,然後過了一會,點了點頭。

我從他的表情接收到,原來自己貪圖玩樂,做了讓家人擔心的舉動,開始感到內疚;另一方面也認知到,從小到大我們接收的教育,不管是長輩、老師還是父母,這些大人總是對的,原來大人也會犯錯,也需要說對不起,或許也從來沒人跟他提過。

我幫小女孩擦擦眼淚後,小女孩又重新回到原本的群體裡了。

我知道小女孩能夠表達的言語,無法像大人一樣豐富,但是他們心中所擁有的細膩情感,卻一點也不會比大人少,如果我們總是能設身處地為別人多想點,多用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,多去體會別人的心情與情緒,就如同自己就是那位受指責的當事人,現在同樣面臨水深火熱的窘境,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,我相信再一次處理事情的做法上,必然會有很大的轉變,如果在每次情緒來臨前,話要說出口前,看清楚事情的本質,彼此都能用相同的角度為對方思考過,我相信這世界的爭吵會降低不少,而人與人間的互動也會跟著溫暖許多!

 

作者簡介

陳駿逸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

2010年開始學習東方心理學,從身邊的家人、同事到朋友,不斷向外延伸,深刻了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氣與慣性思維,才會成就出現在的狀態,但大多數人覺得問題點總在別人身上,原來自己才是限制成長的始作俑者。

持續不斷學習,讓改變不是一句口號,更不是一夜之間就能讓人生完全變盤,一切都需要不斷累積代表作,學習就從調整自己開始,讓人生愈來愈美好!

 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