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認同的力量

幾個月前的某個失眠夜,我還記得非常清楚,當時是半夜兩點多,突然手機響了。

「你睡著了嗎?」電話裡頭低沉的問道,是多年不見的好友,小劉。

『靠,我都快睡著了,都被你吵醒了啦!所以怎麼了?』

「我不想繼續在這家公司上班了,我想要離職!」小劉回答的有點憤慨。

『想離職總該有個原因吧,你願意說說嗎?』我問道。

「在這間公司我覺得我樣樣都不如人,永遠都得不到主管的認同,我覺得好自卑!」小劉回答的有點哀傷。

『得不到主管的認同?』我說。

「嗯…因為我身邊同事都太厲害了,我覺得在這間公司感覺被忽視了,主管都一直誇讚身邊的同事,但我一次都沒有。」小劉哀傷的回答道。

小劉是我學生時期的好友,小劉他的學業成績非常好,班上前三名一定會占掉其中一名,在班上常常獲得老師的誇獎及認同,大學也考上了四大名校之一,畢業後立刻進了間大公司,然而這麼優秀的他在學生時期卻時常跟我抱怨他沒有自信、覺得自卑,只有上台接受表揚時,才感到快樂自己的價值。當時的我心想著,我成績跟小劉比差了許多,我才應該要自卑吧!

自卑感始於不完美

個體心理學之父「阿德勒」,這個名字在台灣近幾年相當火紅,勇氣心理學以及被討厭的勇氣這些關於「勇氣」的書都是根據阿德勒的心理學而著作的,阿德勒曾經說過「只要是人都必定懷有自卑感。」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生理發展比心理發展來的緩慢,這代表著在孩童時期,心靈已經成長許多,卻被生理上的不足而感到綁手綁腳。

一個孩子在成長階段,看著身邊的大人輕而易舉就能做到某些事物,將籃球投進籃框裡頭、輕鬆搬起一台電視,自己卻無能為力做出相同的事情,感受到巨大的無力感並體會到自己不完美的孩子們,就這樣懷著自卑感長大,人們為了克服這樣的自卑感會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好,人類社會中的文明都是人們為了克服自卑感的軌跡。

而一個人要戰勝自卑感,最快的方式就是尋求他人的認同,活在他人的掌聲裡,然而這樣尋求他人認同的過程,不知不覺也會按照他人的期待過人生。尋求認同是永無止盡的,受到他人稱讚、獲得認同時,或許在當下會感受到快樂、更有活力面對一切,但是由此得到的喜悅畢竟仍是外在的東西,靠著他人的認同來決定自己的價值,不透過他人就無法繼續前行,說白了其實就是「依賴」。這樣依靠他人稱讚才能得到自我價值的感受,就像毒品一樣,只會更加努力追求他人的稱讚及認同,並且這樣的過程當中,只要出現一個不認同的聲音或是批評的話語都有可能立刻陷入低潮。

如同小劉一樣,從小自卑的他,總是追尋著父母、老師或是同學的讚賞及認同來獲取自己的價值,但是社會並不像學校那樣的單純,只要把書念好就能獲得別人掌聲,每個人為了生存都自顧不暇了,哪還管得著你的感受?

最後我這麼回答小劉,『最後你決定離職與否,我都支持你。但是關於認同這回事,其實並不需要向外尋求的,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自我認同,自己就能給予自己力量,當你一件工作完成,就為自己喝采,能決定價值的並不是其他人,而是身為當事人的你,自信就由自己建立。』

自己的價值由自己決定

認同這回事其實不需向外求,靠著自己就能達到自我認同,每一次的投籃練習,都能比前一次來的精準;每一次的跑步練習,都能比前一次的距離長、速度更快。無須與他人做比較,與自己相比就好,只要比過去的自己優秀、超越過去,然後再為之喝采,成為自己的頭號粉絲。

沒有一個人是真正完美的,每個人都有他擅長與不擅長的事物,我們不需要為了自己的不完美而耿耿於懷,一味的追求完美也只會為人生帶來痛苦。

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你會發現世界將開闊許多。

作者簡介

施皇任 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

自2013年開始學習東方心理學至今,我就愛上了與人分享人生使用手冊,我嘗試著從咖啡廳及麥當勞開始,持續至今,累積了上千人的對話經驗,從沒想過自己也有這麼一天,可以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去給予他人勇氣與溫暖,協助每個人找出遭遇的核心問題,在送出祝福的同時,反倒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內心力量,這一切都是我始料未及的。

期許大家能夠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並且感到自在踏實,無懼的面對人生,讓這個社會能夠更加和諧及溫暖。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