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去也是一種成長

我們的生活中,時時得去面對許多的得與失。得到的當下是開心的,是一種美夢成真的欣喜感受,反之失去的那一刻,情緒是低落的,彷彿努力很久卻徒勞無功,不過在失去的同時,是否也曾想過,帶給我們什麼成長與啟發呢?

失去教你懂得珍惜

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「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」,說明人的本性都是想要透過外在的功名和成就,往巔峰邁進,在學校的時候比的是成績,在職場比的就是升遷。

對於從事新聞工作者的我來說,除了每天例行的採訪和撰寫,將訊息轉述成影像與文字並陳方式呈現給觀眾,許多人的終極目標就是「坐上主播檯」,即便現在這個社會對於新聞的評價,正負兩極化差異很大,但是「主播」這個頭銜,還是被認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,因此也讓許多人趨之若鶩。

有一天主管吩咐我去試鏡,看看我站在螢幕上的感覺是怎麼樣,當然對我來說是個肯定,也積極向許多前輩請教,需要注意的表情、語調等等的細節與技巧,只要平常有空的時間,就會自己在下班後樓下練習。過了約莫一個月的時間,錄了一支影片給主管看,交出去的當下心想「都練習這麼久了,有那麼多人給我的指導,一定會有好的結果」,抱持著滿滿的自信,將影片送了出去。

「肢體動作太僵硬,笑得太開心沒有專業的感覺,語調還有斷句太奇怪了,再繼續練習吧!」聽到主管當下這樣的評論,有種一頭熱的期待被澆了一大桶冷水,頓時間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,內心期待與現實落差太大,信心不夠堅強的人,很容易陷入無止盡的自責漩渦裡,要再提起勇氣跨出那一步,繼續去嘗試,心有餘卻是力不足,這是當下最真實的寫照。

雖然事後還是持續進棚反覆練習,一段時間之後又在錄了一次給主管看,但是依舊還是無法達標,也讓自己的信心更加重挫,想再繼續下去的念頭也就此打住。直到某一天,聽到有位同事,即將去接我當時的缺,當下確實覺得有點失落,不過自我反省過後,覺得一切都是自己不夠積極把握,機會當然就從你身旁溜走,找尋下一個幸運兒。

某次獨自沉思的時候,這件事情又浮現在腦海中,內心的聲音告訴自己「事情已經過去,現在大局也已經底定,不該停留在過去那些懊悔,而該想想這件事帶給你的啟發是什麼?」當時最直覺的想法就是「珍惜」,不懂得把握每個身邊的機會,因為別人的批評就失去爭取的動力,當然最後只能變成「惋惜」。

看懂失去背後的寓意

在什麼事情都以「結果論」為主的社會中,我們看到的只是最終呈現的面貌,這時情緒就會直接覺性的反射出來,在難過的同時,卻沒有看到背後隱含的寓意,也就是這次的失去,到底想要教會你什麼。

情緒的影響性是非常的短暫的,開心、難過、興奮、沮喪,這些隨著事情落幕,時間的流逝最終總會回到平靜;不過寓意的延續性是能深刻烙印在你心中的。像是資歷相同,貢獻度相同的兩人,為什麼最後一個升上主管,另一個人卻只能被管,忿忿不平的是情緒,但是和同事相處關係融洽,這是對方勝出的主因,告訴著我們,除了能力之外,人和的部分也是一項會被列入評分的重要考量。

為什麼很多人在失去後,會遭大量的負能量纏身,讓自己完全變了一個人,第一是沒有透過事件的本身,去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,第二是多數人喜歡取暖討拍,跟三五朋友訴苦,要他們一起站在你這邊挺你,當下你的情緒得到宣洩,但是你並沒有成長,只能在原地踏步,繼續的怨天尤人。

「從錯誤中學習,從反思中成長」看懂事情背後的寓意,就像是在自己大腦的思維中,加入新的元素,它可以讓你成長之外,重點是之後遇到類似的事情,可以知道如何面對處理,而不再為情緒所苦,做起事來自然也能得心應手。

所以別再惋惜你失去什麼了!而該正視你在這次的經驗中,可以再做哪些改變,為了下次的成功先奠定好的開始,若能保持著這樣的心態,我想不用四處宣傳,機會與成功自己就會找上門來。

作者簡介

林偉盛  中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

我從2012年開始接觸東方心理學,這門學術給了我最大的改變,就是個性的調整與想法的改變。曾經我是個臉上看不見笑容的
人,在別人的眼中,是個兇氣十足、容易憤怒的臭臉男子!

學習之後,我才懂得如何去探索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,這些年來不停的調整轉換,很多人跟我說我變得不一樣了,而我也感
覺到自己正處在一種進步的狀態。我們都是自己的主人,人生怎麼過,完全掌握在自我,所以改變自己,往好的地方走去吧!

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優勢,只是我們忘了使用,也似懂非懂。透過與人對話的過程中,讓人找回最原始的自我。經由後天的學習,轉化與加工,你我都可以將人生活得更有意義,讓自己變得更有魅力。

啟動命運的鑰匙,就握在你手中!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