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自己愈來愈幸福

成功與財富是真幸福?

還記得小時候寫的【我的志願】嗎:

「長大後我想要當警察,才可以抓光壞人,保護好人」

「長大後我想要當護士,溫柔的護士可以讓病患感到安心與放鬆」

「長大後我想要當電影裡的超人,捍衛地球和平」

雖然是童言童語,卻充分表現出那份天真無邪的純真,但隨著慢慢長大,外在環境與人為因素的不斷干擾,曾幾何時我們的志願開始變調了:

「長大後要當律師,因為抓光壞人不能當飯吃,除了將壞人繩之於法,也必須兼顧收入」

「長大後要當醫生,社會地位高,荷包也滿滿」

「長大後要當導演,超人戲裡再怎麼厲害,還不是全都得聽導演的,票房收入更驚人」

原來社會上許多主流的觀念,大人言語上的引導暗示,以及電視、電影上的節目效果,我們從小到大接收太多這樣的訊號,彼此的串連效應,我們慢慢被灌輸養成了如此的價值觀~要有一份好的收入,有了這份收入累積出來的財富,才等於擁有幸福,雖然從沒有任何人這樣說過,但心中卻這麼想,原來有錢才可以開始擁有幸福!

或許有人是希望在社會上功成名就,有人期望實現個人化的目標,例如開發出舉世聞名的醫藥技術,或是留下不凡的藝術創作…,從中尋找自己的夢想,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,但這些辛苦地不停工作,被工作追著跑,擁有了很高的財富;還是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,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,選擇了人人稱羨的工作,諸如此類…,究竟這些是否就能令人感到幸福,而且就是真正的幸福了嗎?相反的,如果我們只是一個普通人,無法擁有巨大財富,無法擁有高人一等的成就,難道我們就不能擁有幸福了嗎?

幸福是一種內心感受,當一個事件發生時,我們主觀對於特定事件的定義與解讀,本質是無關於外在物質生活條件的,那為何多數人總是感受不到幸福,因為我們總是以「我」為出發,把周遭發生的一切看得太理所當然了,當一切被欲望所涵蓋,感恩出不來,總是希望別人能再為我做更多,或是我還可以得到什麼,這樣如何感受得了幸福呢?說到底,往往是我們自己心態不對,看待這個世界又定義得太複雜了,想要追逐遠端的幸福,卻忽略了當下的狀態!

把握每一瞬間『此時、此刻』最幸福的體驗

記得學生時期的拋物線教學,想要畫出一條漂亮的拋物線,首先就必須把座標點位先決定好,將這些點位一一連接起來,我們才可以呈現出完美的曲線,一條複雜的拋物線如果只用兩、三個點去連接完成,呈現出來的效果必定非常粗糙;但如果點位越多越密集,我們愈能貼近它最原始的風貌。

人生就像是這條拋物線,我們的每一個當下就如同線上的每一個小點,一旦從第一點出發之後,不需要沉溺於過去或一直去瞻望遠處的未來,專注在每一個點,每一個連結的瞬間,成為一連串的軌跡,然後當我們回過神一看,才發現:「哇!原來我已經來到了這裡」,於是醉心於科技物理的人,就成為專業的科學家,喜愛彈奏唱跳的人,就變成了音樂家,結果大家都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,原來只要當下是充實的,就已經足夠,每一個小成果的累積,將會變成專業上的代表作,過程中不需要左顧右盼地去衡量自己已經到了哪裡,而是要看看每一個點上是如何度過的,即使沒有目標也沒關係,用正確的心態認真過活,專注在體驗每一個當下,就像彈奏一首曲子專注在每一個音節,每一個音符上。

人生中最大的謊言,就是沒有活在「當下」,一旦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,改變心態與觀點,對世界和自己生活型態的所有關連也會改變,這一切其實很單純,決定人生的結果,是每個活在當下的自己,只要心態對,將感恩的標準放到最低,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幸福裡啊!

作者簡介

陳駿逸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

2010年開始學習東方心理學,從身邊的家人、同事到朋友,不斷向外延伸,深刻了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氣與慣性思維,才會成就出現在的狀態,但大多數人覺得問題點總在別人身上,原來自己才是限制成長的始作俑者。

持續不斷學習,讓改變不是一句口號,更不是一夜之間就能讓人生完全變盤,一切都需要不斷累積代表作,學習就從調整自己開始,讓人生愈來愈美好!

發表評論